Vitale Barberis Canonico

Sessera河畔的四代纺织人—–Tonella家族

位于Sessera河畔的维达莱现代化生产工厂其实蕴藏有古老的根源,在车间古老的建筑和现代化的设备后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Giovanni Maria Tonella (1852-1907) 是维达莱于2001年收购的同名工厂的创始人,他于20世纪初离开Cereie以寻找机会重新开始。当一个人经历了不顺后到另一地方寻找另一种可能性时世俗的说法不都是这样的吗?第一次创业失败后,Giovanni Maria意识到若要发展产业,他的工厂必须拥有更大的机械驱动力和更大的场地,而位于Sessera河右岸的Flecchia地区(当年还有个Flecchia镇政府,那个地区属于Flecchia镇政府管辖,今天这个区域属于Pray镇政府管辖)对他来说无疑是正中下怀的选择。此时,Giovanni Maria Tonella想要拥有一家实至名归的工厂的渴求与另一位Trivero本土实业家Pietro Piantino想要将一栋功能齐全的工厂出租出去的需求遇上了。Pietro Piantino是跟Giovanni Maria Tonella一起入伍参军的战友,他从Trivero旁边的Botto村开始创业后,于1880年左右建立了Flecchia羊毛厂。1885年时,Pietro的两个兄弟Ottavio Antonio和Celestino在距离Pietro工厂不远的地方也建造了一家纺织厂。这栋工厂建筑现在还在,就在维达莱工厂大门对面,在马路的另一边,但已处于废弃状态。

档案馆的经典面料
99.1179/1
细节
维达莱面料系列

整个事件说起来有点复杂,但值得专门花些笔墨,因为里面包含了一些有趣的细节。最重要的是,这中间穿插交集的许多大大小小企业家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企业家们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正勤奋地耕耘编织着即将不久到来的辉煌未来。1888年,年仅25岁的Ottavio Antonio Piantino去世,而出生于1871年的弟弟Celestino当时只有18岁,还不具备管理企业的能力。于是在兄弟姐妹的帮助下,他把厂房作为出租使用。20世纪初,在跟哥哥的遗孀即自己的嫂子Marietta Zignone(当时 “Fabbrica della Ruota” 公司的工厂主Carlo Zignone的女儿)结婚后,与Giuseppe Barberis Canonico签订了一份厂房租赁合同,确切点说,合同是跟Giuseppe的兄弟Valerio签的,Pratrivero毛纺厂辅助厂部的神秘面纱就这样被揭开了。原来情况如此:Barberis Canonico家族在1902年左右就已经开始活跃在这些地区了,不过当时他们还没有现在所在的工厂,他们那时的工厂在对面。这种情况后来随着世界大战而结束。1920年时工厂被卖给了Trabaldo Pietro Togna公司。

我们把话题再拉回到Giovanni Maria Tonella,有一个地方要重点划一下,1902年Pietro Piantino出租给Giovanni Maria Tonella的只是厂房的一个部分,余下的部分都租给了Angelo Zegna Baruffa,也就是大名鼎鼎的Ermenegildo Zegna的父亲,出身小学老师和表匠的Angelo Zegna彼时正准备开始另谋出路,于是就在那家租来的工厂里正式开动了一批最早的织布机。今天回头看来,这是怎样的一位令人致敬的“室友”啊!

这是Giuseppe Barberis Canonico于1900年12月15日从Flecchia即Piantino工厂写给Anselmo Giletti的一封信 分别租给Tonella(左边)和Barberis Canonico(右边)的两家Piantino工厂。图片来自1908年Cesare Bozzalla Cassione出版的《La Vallesessera illustrata》

上世纪20年代Giovanni Maria Tonella & Figli公司的一则广告:在原有的曼彻斯特风格主体建筑(图中右侧)上已加入了棚屋厂房。可以注意到在画面低处的前景中有很多晾干布片用的架子。

1906年Angelo Zegna Baruffa离开返回Trivero时,Tonella却继续留了下来。次年5月9日他与三个儿子Adolfo、Gennaro和Enrico联名共同建立了一家公司,9月19日,Giovanni Maria Tonella离开了人世。也许当时他已预感到自己在世的时间不多了,所以要把事情都交代清楚。只有四名合伙人,四万里拉的股本,他们就这样在公证员Giuseppe Sandretti di Borgosesia面前创建了这家旨在 “生产和销售布料” 的公司。

公司成立后,Giovanni Maria的孩子们立即着手开始大力稳固生产能力,同时牢记和遵循父亲定下的面料“风格”路线,不忘保持设计中的创新理念,我们能从维达莱历史档案馆中珍藏的样本资料中体会到这种一致性。1912年的冬季样本就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这种理念。

也正是在1912年,Adolfo (1878-1949)、Gennaro (1881-1935)和Enrico (1885-1960)以及年轻的Valerio (1889-1936)及他们的表弟Guido共同创建了名为“Filatura Tonella”的公司,公司地址位于Pray(极有可能是在Flecchia的同一家羊毛厂里),公司主营“羊毛和棉花的纺纱以及纱线的销售”,虽然经营仅维持了两年,却也代表了公司蓬勃发展历程中的一页篇章。

Giovanni Tonella & Figli公司的面料样本书,1912年冬

1918年,Giovanni Tonella & Figli公司将原来从Piantino那儿租用的厂房买了下来,工厂的产权从此易主。

在比耶拉工业联合会1924年出版的《工业组织和联营公司名录》中可以看到“Lanificio Giovanni Tonella & Figli”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羊毛织物尤其是双面长外衣、粗呢、毛呢、粗梳、精梳和混纺织物的制造”。两年后意大利羊毛工业协会在其《综合年鉴》中指出,Tonella家族公司负责的是“用于本公司经营的自我粗梳纺纱,羊毛织物的织造、染色和精整处理,双面大衣面料、ratinée呢(起毛呢)、海狸绒、有图案的粗梳织物”。

此时意大利国内的法西斯统治势力已经开始对纺织行业术语进行强制性的意大利语本土化统一使用,于是长大衣从原来惯用的法语paletots doublefaces变成了意大利语的pastrano doppio verso……这个纺织术语意大利语本土化的翻译过程前后总共花了大概几年的时间。这样,在1934年出版的《羊毛综合年鉴》上,所有纺织行业中原来惯用的外来词被一扫而空,ratinée变成了意大利语的ratinati(起毛呢),beaver变成了castoro(海狸绒),等等。当时Tonella兄弟的工厂里有300名劳动力,3700个粗梳锭子和100台织布机,厂里的所有设备全由一台由30马力液压和150个电机组成的机车驱动。

在比耶拉DocBi研究中心(DocBi Centro Studi Biellesi,也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Fabbrica della Ruota)的纺织工业文献中心里仍保存着一些法西斯时代的照片,这是其中的两张

法西斯统治时期的“Lanificio Giovanni Tonella & Figli”公司,当时的口号是“只有劳动和纪律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

1959年,工厂对精整车间进行了扩建(由建筑师Graziosi 和Morbelli进行项目设计,工程师Mancini担任了项目施工管理,他们都是当时比耶拉地区纺织工业发展时期非常活跃的人物)。1968年,比耶拉东部遭遇洪水灾害的袭击,Sessera附近的所有工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所幸的是生产并遭到太大的打击。1962年,Enrico的两个儿子Ermanno和Giovanni接管了公司,而Adolfo和Gennaro没有任何继承人。

20世纪80年代时公司经历了最后一次法人变更换代,正如giovannitonella.it网站所述,当时 “公司的产品系列已经扩大,生产帽子和裤子的面料、法兰绒、羊毛衬里或以羊毛制作的衬里,用于民用和军用供应的产品,还有宗教用途面料” 。在同一网站上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公司 “除了为意大利市场生产之外,还向外拓展国际市场,自60年代开始就已将面料出口到德国、荷兰、法国、奥地利和瑞士” 。

近20多年来维达莱又带来了其他新的发展和变化,但这些新变化并不是一笔勾销这段重要的历史,而是把它好好地保存了下来。如今Tonella家族的历史与维达莱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两个家族如同经纱与纬纱的结合,织出了一匹坚固而珍贵的面料。

“Giovanni Tonella & Figli”2003年出品的夏季面料系列样本书,这也是维达莱历史档案馆中保存的最后一本由Tonella公司出品的样本书。

分享
其他故事